137-9841-3841|0755-61323888

当前位置 :首页 >>新闻资讯

了解最新验厂动态

已成功帮助2089家企业通过体系认证

联系认证专家

新闻资讯 News

“双碳”迈向“三碳”,2035年碳目标企业该如何应对?

发布时间: [2025-10-28]
2025年9月24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,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:到2035年,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%-10%,力争做得更好。

这一重要宣示标志着中国气候政策从"双碳"目标向更加系统的"三碳"体系升级,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和发展机遇。


2035碳目标解读

填补“双碳”政策空白

在"双碳"目标提出后,虽然明确了2030年前碳达峰、2060年前碳中和的时间节点,但对于达峰后如何下降,一直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。2035年碳目标填补了这一政策空白,为碳排放下降设定了清晰的中期目标,让各行业、各地区在减排工作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具体的任务。

管控范围“由点到面”

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了从单一二氧化碳管控向全经济范围、全温室气体管控的重大转变。这意味着除了继续推进二氧化碳减排外,还将首次把甲烷、氧化亚氮、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。

明确的指标体系

2035年碳目标包含了一系列具体指标: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%以上,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,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,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。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化行动纲领。

图片来源:新浪财经


新目标下的新变化

2035年的第三碳目标内容丰富且具体,从温室气体减排到能源结构调整,从产业发展到生态保护,各个方面的要求就像是一个倒计时器,给各行各业带来了转型的压力和动力。

碳市场建设加速推进

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现有基础上,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。预计到2035年,碳市场将覆盖全国约80%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纳入企业数量显著增加,碳价机制逐步完善,为企业碳资产管理带来新的机遇。

监管要求更加全面严格

随着"全经济范围、全温室气体"管控模式的实施,企业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碳管理体系。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将更加严格,涵盖范围从传统的二氧化碳扩展到所有温室气体,对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
绿色产业迎来发展机遇

实现2035年目标将催生巨大的绿色投资需求。可再生能源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,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。


企业如何做好提前布局

建立碳管理基础能力

企业应优先开展碳盘查工作,建立完善的碳数据管理系统。通过系统识别碳排放源,准确核算排放量,为制定减排策略和参与碳市场交易奠定基础。

把握地方政策红利

各地方政府正在制定落实"三碳"目标的配套政策,包括碳足迹认证奖励、零碳工厂创建补贴、绿色项目税收优惠等。企业应密切关注地方政策动态,积极申请相关试点示范。

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

对于出口企业和供应链企业,产品碳足迹管理尤为重要。通过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,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
中瑞标准基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业积累,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碳管理解决方案:

2035年气候目标的设立,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更加系统、更加全面的气候治理新阶段。对企业而言,这既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,更是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。通过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,把握绿色发展机遇,企业不仅能够满足政策要求,更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构建新的竞争优势。

137-9841-3841

0755-61323888

137-9841-3841

0755-613238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