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7-9841-3841|0755-61323888

当前位置 :首页 >>新闻资讯

了解最新验厂动态

已成功帮助2089家企业通过体系认证

联系认证专家

新闻资讯 News

2025年碳中和认证费用解读-ISO14068认证预算指南

发布时间: [2025-09-10]

2025年,碳中和认证领域最重大的变化,莫过于全球标准的更新换代。长期以来,由英国标准协会(BSI)发布的PAS 2060是国际上应用最广的碳中和声明规范。然而,这一局面即将改变。

根据BSI官方信息,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已于2023年底正式发布 ISO 14068-1:2023《气候变化管理——碳中和的转型》标准。该标准旨在取代PAS 2060,成为全球统一的碳中和验证新基准,而PAS 2060将在2025年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

与PAS 2060相比,ISO 14068-1提出了更严格、更具前瞻性的要求:

  • 强调“减排优先”: 新标准明确了“测量-减排-抵消-验证”的等级原则,极力反对仅通过购买碳信用(Carbon Credits)来实现“漂绿式”碳中和,要求企业必须展示出实质性的减排努力和长期承诺。
  • 聚焦“向净零转型”: ISO 14068-1鼓励企业将碳中和视为向最终“净零排放”过渡的战略步骤,而非一次性的年度声明。这要求企业制定更科学、更长远的减排路线图。
  • 提升透明度要求: 对碳中和声明的公开披露和解释性文件(QES)提出了更详尽的要求,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清晰了解其实现路径。

对于计划在2025年及以后进行认证的企业,这意味着必须直接对标ISO 14068-1的新要求。虽然这可能在初期增加了规划和战略制定的复杂性,但也确保了认证的国际公信力和未来兼容性,避免了标准更替带来的重复投入风险。

碳中和认证的“四驾马车”:2025年成本构成深度解析

实现碳中和认证的总成本并非单一数字,而是由四个核心部分构成的动态组合。理解这“四驾马车”是制定精准预算的前提。

阶段一:碳盘查与咨询费用

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,即摸清“碳家底”。企业需要依据ISO 14064-1或GHG Protocol等标准,对自身运营(范围1和2)及价值链(范围3)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盘查。这部分费用主要包括:

  • 技术咨询费: 对于缺乏内部专业团队的企业,聘请外部咨询机构进行碳盘查、数据收集、排放因子选择和报告撰写是必要的。根据行业服务商数据,这部分费用根据企业规模和业务复杂性,通常在3万至15万元人民币不等。
  • 碳核算软件/工具费: 部分企业可能会采购专业的碳管理软件,以实现数据自动化收集和动态管理,这可能是一笔数万到数十万元的一次性或年度订阅费用。

阶段二:减排实施成本

这是实现“减排优先”原则的核心投入,也是最具战略价值的部分。这笔费用并非支付给认证机构,而是企业为降低自身碳排放而进行的内部投资。例如:

  • 技术改造: 更换节能设备、优化生产工艺、实施余热回收等。
  • 能源转型: 安装分布式光伏、购买绿色电力(PPA)或绿色电力证书(绿证)。
  • 供应链协同: 推动上游供应商使用低碳材料或优化物流方案。

这部分成本差异巨大,从几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,应被视为企业的长期资本性支出和战略投资,而非单纯的认证开销。

阶段三:碳信用抵消费用

在穷尽减排手段后,对于短期内无法消除的剩余排放,企业需要通过购买高质量的碳信用进行抵消。这是成本构成中最具波动性的部分。

  • 价格波动大: 碳信用的价格受项目类型(如中瑞标准)、签发标准(如VCS、Gold Standard)、年份和市场供需影响,价格从每吨几十元到数百元人民币不等。
  • 质量要求高: ISO 14068-1对碳信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,强调其“额外性、永久性和避免重复计算”,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购买更高质量、价格也可能更高的碳信用。

阶段四:审核与认证费用

这是支付给独立第三方认证机构(如中瑞标准等)的费用,用于核实企业整个碳中和路径的合规性与真实性。

  • 温室气体核查费用: 对企业编制的碳盘查报告(ISO 14064-1)进行核查,费用约2万至8万元人民币。
  • 碳中和认证费用: 对企业依据ISO 14068-1标准执行的整个流程(包括减排计划、抵消行动和声明文件)进行最终验证,费用约2万至6万元人民币。

根据行业分析报告预测,由于新标准要求更严,预计2025年整体核查费用将有约15%的上涨。

不同规模企业的预算蓝图:从中小企业到大型集团

不同规模的企业,其认证成本差异悬殊。以下是基于当前市场数据的预算参考:

中小企业(SME): 对于业务相对简单的中小企业,其排放源较少,数据收集相对容易。总认证成本(不含减排投资和碳抵消)通常在8万至20万元人民币之间。其中,咨询和审核是主要开销。

中型企业: 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设施和较复杂供应链的中型企业,碳盘查和减排规划的难度增加。根据认证机构的案例数据,仅一次完整的温室气体盘查和体系建立,成本就可能达到20万至30万元人民币。加上后续的验证和抵消,总预算需更为充裕。

大型集团/跨国公司: 对于业务遍布全球、供应链复杂的大型集团,碳中和认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。仅第三方核查服务的费用就可能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,而减排投资和碳抵消费用更是可能达到千万级别。


图1:不同规模企业碳中和认证基础费用对比(不含减排投资与碳抵消)

下表提供了一个更详细的费用拆解,以供中型企业参考:


隐性成本与成本优化策略

除了上述直接费用,企业在制定预算时还必须考虑隐性成本,并积极寻求优化策略。

不容忽视的隐性成本

  • 内部人力成本: 需要组建专门的项目团队,协调研发、生产、采购、财务等多个部门,投入大量工时。
  • 能力建设与培训成本: 对相关员工进行标准、数据收集、体系管理等方面的培训。
  • 年度维护与监督审核成本: 碳中和认证并非一劳永逸,每年都需要进行监督审核以维持证书有效性,其费用通常为初次审核的60%-70%。

2025年实用成本优化策略

  1. 争取政府补贴: 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绿色低碳转型补贴政策。例如,部分地区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、碳核查等项目的费用补贴,金额可达数万元。
  2. 善用数字化工具: 采用合适的碳管理软件,可以显著提高数据收集和报告的效率,降低长期的人工成本和咨询费用。
  3. 从试点项目开始: 对于大型企业,可以先选择一个分公司、一条产品线或一个园区作为试点,摸索经验、控制风险,成功后再全面推广。
  4. 供应链协同减排: 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减排行动,不仅能有效降低范围3的排放,还可能分摊认证成本,实现价值链共赢。

投资回报与未来展望:为何碳中和是一项战略投资

尽管碳中和认证需要不菲的投入,但其带来的回报是多维度且具有战略意义的。在2025年的商业环境中,这笔投资的回报(ROI)远超成本本身。

  • 市场准入与品牌溢价: 获得权威认证是应对欧盟CBAM等绿色贸易壁垒的“通行证”,也是赢得注重环保的消费者、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溢价能力的关键。
  • 供应链安全与客户关系: 越来越多的下游龙头企业将供应商的碳表现纳入采购标准,获得认证有助于巩固供应链地位,赢得更多优质订单。
  • 融资优势与ESG评级: 一份可信的碳中和认证是提升企业ESG评级的重要依据,有助于吸引长期投资者,并可能获得更低利率的绿色信贷。
  • 运营效率与成本节约: 在实施减排的过程中,企业通过能源效率提升和资源循环利用,可以直接降低运营成本,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。

  • 图2:碳中和认证的投资回报(ROI)构成分析

结论: 展望2025年,碳中和认证已不再是企业的“选择题”,而是“必答题”。随着全球统一标准ISO14068-1的全面实施,认证的门槛和要求正在提高,但其价值也愈发凸显。企业应摒弃将其视为单纯合规成本的旧观念,转而作为一项提升品牌韧性、驱动创新和构筑长期竞争力的战略投资。尽早规划、科学预算、分步实施,将是在这场绿色转型浪潮中占得先机的关键。

137-9841-3841

0755-61323888

137-9841-3841

0755-61323888